广果教育观察系列
教育就像耕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无法期望孩子长大后拥有我们不曾在他们年幼时为他们培养的品格;同样,一个人的身上也有孩童时代父母为他们烙下的痕迹,或正面或负面。
每个孩子的发展轨迹都不一样。有一部分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依然缺乏与年龄相应的自控能力,譬如在课堂上会一个人在教室里面走动等等。孩子自控能力不足对后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而在课堂上走动只是很小的一个体现。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的自控能力与在家里被照顾的方式很有关系,其中一点就是很多父母或长辈对孩子过于呵护或担忧,家务什么都的不让碰,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地碰一下,这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宝贵的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孩子从小做家务的好处很多,从人格养成的角度来说,更优于把孩子送去学一项才艺。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为什么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
做家务是一个头脑和肢体相互配合协调的活动,成人可能感受不到,但对牙牙学语孩子而言,就是智力的启蒙、肢体灵活性的锻炼、专注力的培养以及性格的养成。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擦桌子。无论桌子是圆是方,擦的时候总有一定的条理性,譬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向内等。当桌上有积水时,如何擦才能不把水溅得满桌甚至满地都是;当桌上有固体垃圾时,该如何根据垃圾的大小来决定应该用手捡还是用抹布协助清理。桌子脏到什么程度,擦一次就够,还是要分几次擦完?对三、五岁的孩子而言,这些无疑是有益的思考和训练。作为父母,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孩子把事情做对。
有的家长会问,我也让孩子擦桌子,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很强调把事情做对,因为只有做对了,才是有训练效果的。如果孩子只是拿着抹布漫不经心地在桌上划几下,既没有条理也没有擦干净,最后还要父母重新擦一遍。这不但失去了训练的意义,还让孩子养成了马虎的习惯以及父母总会帮我继续收拾的念头。
那父母应该怎么做?父母需要很认真的教孩子一步一步把桌子擦干净,什么是条理、什么是仔细、什么是专注地把事情做完,要让孩子从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上落实。如果孩子一次学不好,可以学两次、三次,告诉孩子做一件事情就要很认真地做完,不能做一半就跑开玩别的。
擦桌子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生活中的事情有很多,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段内带给孩子有益的训练。譬如说让孩子每天晚上入睡前负责查看家里的门是否锁好了,即“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却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每天坚持去把一件事情照顾好以及懂得对家庭的责任。
有些父母可能要问,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这样去教孩子,不仅是做,还要做好做对,那自己要投入多少精力?要把孩子教育好,父母是无法懈怠和偷懒的,更不是把孩子让
iPad 等电子产品来带就能解决问题的。教育不是花巨资把孩子送出去,而是在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把好的习惯和品格细致入微地教给孩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